位置:>> 文章正文 返回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课文、日积月累)必背内容整理

 

第一单元

1课 古诗三首(第2-3页)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初夏时节,农人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

[]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第16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意: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孩子微小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

语文园地一 词句段运用

描写情景例句

——爸爸最近工作特别忙,忙得常常来不及吃饭,忙得一周只能回家两次,忙得我每次看到他时,他都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转个不停。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淘气的小花猫缩在火炉旁发抖。路旁的行道树被皑皑白雪压弯了腰。出门办事的人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就露出两只眼睛。

——春天是个吵闹的季节。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了还在熟睡的人们。哗啦啦的流水声吵醒了河底的鱼儿。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吵醒了冬眠的动物。

——山林里真静啊,静得可以听见叮咚的溪水声,静得可以听见叽叽的鸟鸣声,静得可以听见簌簌的落叶声。

——时间过得真快啊,快得像奔驰而过的马,快得像呼啸而过的风,快得像转瞬即逝的闪电。

——这个辣椒简直太辣了,辣得他面红耳赤,辣得他流出了眼泪,辣得他大口大口地喝水。

对比例句:

爸爸每次出差都是深夜才回来,但是不管他回来得多晚,妈妈都要给他煮一碗面。爸爸对我说:“面馆里的面再好吃,也比不上你妈妈煮的这碗面。”

街上的灯笼五花八门,形态各异,光彩夺目。可无论这些灯笼多少精巧,都比不上爷爷为我扎的那盏纸灯笼。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第38页)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意:春天的夜晚十分静谧,山中一片空寂,甚至听得到桂花落下的声音。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山间溪畔响起了鸟儿鸣叫的声音。

第四单元

9课 古诗三首(第54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第68页)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

15课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第92页)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第106页)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第108页)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第118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