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章正文 返回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六2语文教学教学工作总结

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又悄然而逝。回望这个学期,似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大事小情。毕业班的工作尤为繁重,单元测试、月考、联考一共十多次。但我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日常新的朝阳,过得忙碌而充实。感谢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同事的鼎力相助;感谢各位家长的密切配合;也感谢自己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执着。使得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结束。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班级情况介绍

六(2)班有学生45人,语文成绩层次不齐,从每次考试成绩来看,六(2)班在毕业班三个班级中平均分是最低的,高分很多,不及格的也多,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我很着急,也一直在想办法,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尤其是在周记和读书笔记,同学们从无从下笔、字数少,到写得有模有样了,好词佳句的积累也日渐增多,尤其是期末字词检测达到92.5分,与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将一学期来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1、老师课前备课准备。我要求自己结合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而且是提前一周备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再仔细阅看备课笔记,揣摩设计课堂语气、方式等,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与同学们共分享。

2、学生预习。本学期我严格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每次上新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反复读课文,并且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语,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这项工作一般是安排在家庭作业里,通常是要求同学们将课文圈读3次,并且将生字组词,家长督促并签名。第二天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

、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

老师是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才是主角,老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1 用讨论——讲解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营造民主性的语文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例如高银采、李燃、杨晨、周梦媛、黄艺萌、夏怀东、李梓政等同学经常会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三、重视课后复习巩固

古圣人孔子言:温故而知新。我们每上完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及时听写、及时整理课堂笔记巩固,完成《学习辅导》、抄写当课的生字词,我及时批改作业、听写、讲解作业中出现的同学们难把握的知识问题。

四、张扬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一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一些有才艺的学生,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这个学期在语文课上我们班开展了《上网利弊》的辩论赛、收集古诗词手抄报、默写成语、成语接龙、背诵古诗词比赛等活动,陈志光、黄艺萌、肖坤隆、曹天逸、吕帅、高银采、王万婷等同学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

五、师生共进,不断充电。

本学期里孩子除了每周去图书馆借阅喜欢的读物之外,也精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至真至纯的书,一大本读书笔记记录着孩子们阅读的足迹。我始终认为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越多,在周围世界看不懂的东西越多,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渴求知识的欲望就越强烈。因此,在六年级学习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每天布置的作业都会有睡前阅读半小时。黄艺萌、肖坤隆、曹天逸、丁小覃、谷清香、李梓政、王东容、杨晨这些孩子的家长反馈孩子晚上睡觉前不读书睡不着。一本优秀的读书笔记、一本厚厚的日记兼周记,是孩子们辛劳的见证!

而作为老师,我也是严于律己;除了网络研修,认真聆听大师的讲座,平时喜欢看看闲书,心情会无比愉悦和舒畅。我也抽空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细细品读其中几条,应用于实践,受益匪浅。所以我常对孩子们说:一学期只学一本书,如沧海一粟,所得非常有限;与浩瀚的书籍结缘,如潺潺溪流,日日滋润我们的心田,终身受益。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和任务,但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尚需改观。我还会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思路和方法,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谢汉莲

                                          201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