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共青团组织,现在的人们很熟悉,作为其前身之一的"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则似乎是很久远的历史。这个革命青年组织的创始者之一赵世炎牺牲时只有26岁,但他绚丽的青春却始终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生平
■青少年时英语突出,追随李大钊走上革命之路
■被法国警察抓捕后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23岁成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李大钊称赞他"脑子快"
赵世炎,号国富,1901年生于四川酉阳一个有较多田产的工商业主家庭。少时因父亲不惜重金为儿女聘请名师,在家读书。他的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给少年赵世炎以很大影响。1912年他入高级小学,1914年随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师范附中,学业优秀,英语尤其突出。他在校内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19年,他由李大钊等介绍加入提倡新思想的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并在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1920年春,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曾组织华工斗争并参加学生运动。他被旧中国驻法使馆勾结法国警察抓捕,但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因护照已被没收,他来到原为战地的法国北方,住到华工们中间。此间,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当选为书记。这一组织的成员,回国后大都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赵世炎赴莫斯科入东方大学。翌年回国,应李大钊的要求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并主办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张家口等地十分活跃,除在知识分子中活动,还大力做工人和蒙古族的工作。李大钊称赞身边这位主要助手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春,奉系军阀控制了京津一带。赵世炎因长期出头露面难以立足,被调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此后,他组织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同年7月,赵世炎被捕牺牲。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形容赵世炎的性格像一团火,总在燃烧并照耀着他人。在他的影响下,妹妹赵君陶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并与著名革命先烈李硕勋结婚,他们夫妇的儿子便是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背景
■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到了法国他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赵世炎那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在以革命与战争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上半叶,残酷无情的环境使那些有良知和正义感的青年选择了到外国寻求真理,奋起与国际垄断资本抗争,再回过头来挽救中国的道路。
赵世炎求学之际,正是国际垄断资本残酷剥削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时为争夺殖民地相互进行大战的时代。资本主义虽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形态,但是它的自身矛盾和造就的社会弊病也在当时暴露无遗。赵世炎过去身处封建长夜难明的赤县,憧憬资本主义的法国,并想到那里寻求真理以改造中国,无疑是进步的要求。待到他身处于西方社会之中,一面看到大亨们灯红酒绿的奢靡享受,一面目睹穷苦工人特别是外来劳工的非人待遇,自然从心底唤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吼声。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到了那里,他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由仰慕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变为向往十月革命的红旗。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出身的知识分子,赵世炎献身于工人解放和青年进步的事业,显得更为可贵。他从小钦佩中国古代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青年时又以少年中国学会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自勉。为这一理想,他献出了全部青春和热血。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意义上讲,赵世炎等先烈的理想追求,仍应作为接力火炬,传给那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青年人!
故事
■战后法国曾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中国劳工,赵世炎帮助华工们争取人身自由,回到祖国怀抱
去法国之前,赵世炎曾认为那里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发祥地。赴法后,他到铁工厂打工并参加清扫战场,发现了许多中国劳工---据了解其在法总数竟有20万人。这些人衣衫褴褛,干最累最危险的活,更可悲的是人身还要受军方和资本家支配,等同于奴隶。
原来,法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缺乏人力,只用很少的钱就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到大量中国劳工。按合同这些人终身要受法国陆军支配,伤病死亡均不管,日后只有再缴纳600法郎并找5个保人,才能恢复人身自由。当时华工们年积蓄不过几十法郎,根本付不起"赎身费"。看到如此蛮横的条件和无耻的剥削,赵世炎和李立三等约定,首先要争取华工的人身自由。
在国内,赵世炎原是出身富家的"少爷",此时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战后法国物质条件很差,华工们往往要住破房和帐篷,吃黑面包,在原战地干活还有踩上残存地雷的危险。赵世炎却不顾这些,同华工们一起工作,并启发这些没有文化的同胞认识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他还组织同学深入到法国各地的华工中,召开大会,建立组织并发行《华工周报》,终于掀起了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争取人身自由的浪潮,并得到了法国进步舆论的同情。
经过斗争,这些吃尽苦头的华工最后基本得到自由,随后差不多都回到了虽然苦难却毕竟有亲人的祖国。因他们多来自华北,日后赵世炎长期在北方工作时,有的人遇到他便如同见到亲人。
■省委秘书长叛变,敌人在赵世炎家中蹲守。妻子、岳母从窗台推下花盆,但风雨太大,赵世炎没有发现,结果被捕
■据说赵世炎的头颅被砍下后,身躯久久不倒,吓坏了刽子手
1926年,北京发生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使馆,赵世炎也奉命转移到上海。随后,赵世炎以"施英"为化名,发动了一系列工人罢工,并秘密组织武装起义。因他在莫斯科受过军训,此时就在秘密训练点亲自教授如何射击和组织战斗队形。 1927年3月,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后,他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只有150支枪的工人纠察队,向着3000直鲁军发起冲击。由于工人们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经历战阵,赵世炎便亲临火线,纠察队员见带头人如此无畏,也都勇敢地冲锋向前。
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4月12日开始了反共屠杀,赵世炎等人转入地下。当时不断有人牺牲,也有意志不坚定者脱党和叛变,赵世炎每次主持江苏省委的会议时见来人越来越少,就一再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有的同志报告说路遇叛徒敲诈勒索,威胁不给钱就要去告密。赵世炎听后愤然表示:"绝不能给钱!以后遇到叛徒就要想法甩掉他,摆脱不了就找组织想法干掉他!"他提议建立工人秘密武装"红队",以对付叛徒特务。在他牺牲不久后这一组织由周恩来组织起来,成为令叛徒敌特丧胆的"伍豪之剑"。
1927年7月2日那天风雨交加,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闯进赵世炎的住所。此时,他外出未归,敌人在屋里蹲守。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焦急万分,在窗口见他走进院门时便奋力把报警的花盆从窗台上推下去,可惜因风雨太大,赵世炎未看见仍走了进来,结果被捕。在提审中,赵世炎坚定地表示:"志士不辞牺牲。"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
龙华洒血说世炎
自古英雄出少年,组党建团夸世炎。为求学北上万里,觅真理飘洋天边。弱冠负笈志,济世匡时篇。临刑豪语壮,今诵犹凛然。昔日师友吴玉章,曾赋一首缅怀牵: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长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
《北京青年报》
2001年4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