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文章正文 返回

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反思

孙会芝

本学期,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研活动,三年级教学的内容是习作《我来编童话》,儿童对童话故事有特别的偏爱,在作文起步阶段,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力,把握编写故事的要素,初步了解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指导学生编写完整的童话故事。

本次教学设计,我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化身为“小魔仙”带领学生漫游于童话王国,将课堂环节设计为“魔法星星眼”、“魔法小妙招”、“魔笔转转转”、“魔豆秀秀场”等几个环节,学生在情境中看故事,明白童话特点;编故事,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写故事,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写,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开始,我设计了“脑洞大开”的游戏,同学们都发挥了大胆想象,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创设氛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达到了预设的效果。接下来,我结合该单元学习的四篇童话故事,让学生回顾故事内容,谈一谈自己喜欢的故事及原因,并适时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引领学生带着这些发现编写童话。

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运用课本提供的九个词语来编写出精彩的童话故事呢?在平时的学习中,虽然孩子们喜欢读故事,但要自己动脑动手来编故事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备课前,我先阅读了很多经典的童话故事,了解了编写童话故事的基本步骤,发现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编写童话是最为关键的。在“魔法星星眼”环节,我先出示九个词语,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归纳出角色、时间和地点是童话故事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并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按照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读九个词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编童话的步骤和过程,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和老师一起现场编童话。我选择了“国王”这一角色,确定好角色的特点是“贪吃”,在编的过程中,故事的地点从“厨房”转换到“另一个神秘的世界”,并加入了“小精灵”这个新的角色,引导学生想象时,大家的思路一点点打开,想象也越来越大胆,眼前仿佛浮现了我们共同编造的那个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贪吃的国王》这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诞生了。

44个孩子就有44种不同的想法,44个不同的故事。接下来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个别指名交流时,我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想写“骄傲的玫瑰花”,有的想写“善良的国王”,还有的想写“乐于助人的啄木鸟”,基本的写作框架已经搭建好,一个个故事呼之欲出。但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架子,还缺少鲜活的血肉,“魔法小妙招”的设计正是帮助学生怎样把自己想写的角色写活,我引入了学生熟知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和《木偶奇遇记》,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的情节是可以与现实颠倒的,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深入到人所不能达到的领域去。刚刚学习习作的三年级学生,经常不会把握作文的结构,内容空洞,不善于写细节,“童话三步走”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让别人看明白,开头和结尾要写简洁,故事的经过则要重点写;要抓住童话中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而且用词要丰富,才能把童话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通过编童话、说童话,学生的头脑中都已经基本有一个比较成型的故事了,但由于时间关系,课堂只剩余八到十分钟留给学生写。按照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学生的作品,但由于时间较少,大部分同学只写了一个开头,我选取了段琪同学的《偷工减料的国王》进行展示,虽然他的故事没有写完,但是能围绕“偷工减料”这个关键词语来进行想象,故事想象大胆,给人启示,符合童话的特点,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根据星级标准给予过多的评价,非常遗憾。

反思整堂课,各个环节衔接自然而紧密,环环相扣,学生发挥了学习的主体性,掌握了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预留给学生说的时间少。

在“魔法星星眼”的环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词语,其实就已经初步形成了故事的雏形,如果在这里就能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故事,就能提前进入编写的状态,为后面动笔写故事做好铺垫。

二、要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

虽然既有小组交流,也有全班交流,但交流的时间不长,同学们在短暂交流中,无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的交流,学生都会从别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将自己的故事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小组内交流中同学之间提意见,全班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从同学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互相评价的环节,还能及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手段,也让学生学会评价,如果能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他们的编写童话的思路会更加开阔,故事情节会更加精彩。

三、课堂内容安排太满。

作文课尤其是编童话这一类习作指导课,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为了追求课型的完整性,最后设计了“魔笔转转转”的环节,导致压缩了前面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时间,而实际上最后大部分同学只写了一小段,导致前面的指导不到位,后面的写作时间也不够。看来,在授课环节设计上尚有欠缺。一节课的时间较短,不应面面俱到,应围绕一个难点进行突破,今后在作文备课时将多多思考,设计的更科学些,习作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都应该分两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在于指导,第二课时让学生动笔写,并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四、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提到了怎样写文章的开头、故事的经过和结尾,但对于刚学习习作的三年级学生仍然十分抽象,我应该在带领学生编写《贪吃的国王》时,适当穿插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从句到段、从句到篇,逐步攻克难点。

五、平时应当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在让学生根据“黄昏”等词语想象画面时,大多数同学所表达的内容都很空洞,画面不够生动,不能用完整的话进行描述,这缘于平时缺少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

六、从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故事来看,部分同学的故事主题不够鲜明,每篇童话都要告诉别人,你想歌颂他什么,鞭挞他什么;你想表扬他什么,批评他什么。你想写他诚实善良,助人为乐,还是写他诡计多端,骄傲自大,一定要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让人们从你的童话故事中受到教育。还有个别同学在故事的结尾处这样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应该隐含在文章中,也可以通过角色们自己的口表达出来。而不能通过作者自己的口表达出来。

   总之,通过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