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何德军
本学期以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
统一认识,定下一个调子;
期初我们根据本校的学生现状,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课堂纪律性差,学习行为习惯不好。我们数学教研组根据这些现象,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学生对数学感到畏惧、不感兴趣,一是数学这门学科抽象、且连续性强;二是学生对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认识性不够;三是我们的老师强调、落实的不够好。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欠账较多,缺乏信心。这一个学期我们学科组定下基调,决心从课堂抓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学好数学信心。
二、
狠抓常规,齐迈一个步子;
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而常规的落实关键靠教师的一种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热情。我们的教师要生存,我们的学校要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由于都有这种共识,主人公的意识开始迸发。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研等各个环节都表现出一种空前的自觉。每月末每个老师都主动送检,绝大多数的老师备课都一丝不苟,重、难点突出,质量较高;学生作业批改详细,次数达标,真实可信。
三、
以老带新,培养一批苗子;
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本学
期,我们数学组教研工作重点也就放在教师的课堂培训,尤其是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培训上。我们以公开课为突破口,集中展示了数学组各个老师们的风采。
如李菊英老师所讲授的“垂直与平行”。课堂上那种声情并茂、倾心投入的情形吸引着每一个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通过学生在同一平面内(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分类,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对“相交线”、“平行线”进行初步的描述。并展开充分的合作、讨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
崔清兰老师讲授的“有理数的乘方”。非常成功地运用了类比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演绎出“乘方”的定义、法则、书写格式、和乘方的意义。并不失时机地“计算用一张纸对折30次后纸的厚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比较。”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的热情。
黎必老师讲授的“分数的乘法”时。从“求几个相同整数的和”引出乘法的意义,到“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类推出分数的乘法的意义和法则,整堂课黎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体现了知识形成过程的传授。注重了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莫与谈老师在讲“概率的初步”时,俨然一个魔术大师。手中拿着一副扑克分成三部分让三名学生从每一部分中任意随机抽取一张红牌的概率,实际上这三叠牌是事先做过手脚的,一部分全部是红牌;一部分全部是黑牌;一部分有红牌和黑牌。从这三位同学所抽取的结果来看:第一位同学所抽取的一定是红牌;第二位同学不可能抽取到红牌;第三位同学抽取的有可能是红牌也有可能是黑牌。从而揭示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真正含义。这种有效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欧新优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两位学生一个从教室外面跑进教室,一个从外面走进教室,再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动画,让学生来描述运动物体的快、慢,进一步体现速度的含义。然后根据这一情景引出“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通过学生笔算、口算。并揭示学生口算的心理过程。然后,通过设置闯关题,讲练结合,大部分学生落实的较好。
梁洪雁老师不愧是一位责任性强的老师。她所讲授的“0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一年级幼儿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生活中出现“0”的实例,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抢答、听歌、拍手、口诀等来认识、体会、理解“0”的含义。真正体现了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詹喻婷老师讲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紧扣了临近“中秋节”的时令。围绕分月饼来展开对分数的认识,题目富有吸引力,教师的提问也比较严谨。
青年老师林婷老师、李金花老师、梁艳老师。她们的讲课毫不逊色。她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特别是林婷老师在讲授“认识四边形”时,把学生分成六大组。通过老师事先给每一位学生准备的卡片,在卡片上从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中,把你(学生)认识的“四边形”涂上颜色。然后由学生描述出四边形的特点,并由学生指出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四边形,再在卡片上把你喜欢的四边形剪下来,在黑板上合在一起展示后由学生进行分类:有的把四个角是直角的分在一起;有的把四边相等的分在一起;有的把对边相等的分在一起;有的把一组对边平行的分在一起;有的把不规则的分在一起。然后由学生指出每组四边形的特点。这样就初步描述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一些特征,为后面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林婷老师的这堂课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是一堂较成功的合作、探讨课。李金花老师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新知的启发、讲解,到知识的归纳、总结,以及作业的布置和辅导。集中体现了新课堂的各个环节。她的这节课学生秩序井然,教师热情似火、一气呵成!是一堂比较完美的新授课。梁艳老师在讲“角的认识”时,启发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角。便根据小学生接受水平,水到渠成地给出“角”的并不很严谨的定义。然后指导学生怎样画角,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我们数学组的第一轮公开课活动,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的课堂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感觉有点华而不实。数学实际上就是要把有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在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这些抽象出来的结论和思想方法反过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在高年级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我们安排了林婷、李金花、梁艳三位青年教师,由林婷老师牵头,三人共同商讨。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渗透新授课的主要要素和基本环节,准备了第二轮公开课的试讲。除本组老师外,还邀请了学校领导和其他科组的老师来观摩指导。这一次是林婷老师在五(1)班上的“认识公顷”。林老师首先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面积单位,让学生估计、想象1平方毫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的大小。并让学生针对一些非常熟悉事物平面如橡皮擦表面、课桌、黑板、教室等平面填上恰当的面积单位。并要学生猜想紫马岭公园的面积是88.5-?让学生展开想象应填上什么恰当的单位面积好呢?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这个环节非常到位。然后水到渠成地给出“公顷”的定义。并多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一公顷有多少个本班教室大?我们学校的操场有多少公顷?并进行公顷与平方米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组织了大量的旅游景点图片,有国家级的、也有本地中山市的。在欣赏各景点的同时给出他们的面积大小。让学生明白:公顷是常用的较大土地面积单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公顷的表象。然后进行了有关公顷知识的拓展,1公顷森林相当于多少台空调的制冷效果?1公顷森林1年释放多少千克氧气?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对学生进行当前比较时兴的、前卫的低碳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总结,这一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纵观林老师的这一节课,从复习到新授、从新知到巩固、从引申到小结整个过程环环紧扣。观察、猜想、讨论、思索、演练各要素渗透其中。
林老师上完这堂课后,我们数学科组马上又针对堂课进行了点评。在肯定这堂课成功之处的同时,又指出了不足。并补充了一些修改意见。通过不断的进行研磨。一周后,林老师又进行了第三轮汇报课的闪亮登场。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在五(2)班进行,这次内容进行了改进,数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补充了本校平面图的面积的计算,渗透了不规则图形进行面积计算时,采用图形分割的思想。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显然比上次又有进一步的提升。
林婷老师的最后一堂公开课。是我们数学组经过三轮研讨,两轮反思后,所取得的集中成果,当然也凝聚了林老师本人的心血。
四、
创造氛围,打开一窗帘子。
为了创造学好数学的氛围,我们开辟了《数学学习园地》这个窗口,策划了知识归纳与点拨、趣味数学题、数学家的故事、辅助线的作法口诀、数学学习困难生的会诊等栏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教育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科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我们的学校还很年轻,我们的老师还很年轻,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我们的老师有活力、有激情、有钻研劲头。相信在学校行政的引领下,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目标一致、真抓实干。在开发区就一定能够唱响我们的育英学校!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