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把电脑当“朋友”?
案例:孩子痴迷电脑成绩下降还逃学
肖女士的儿子军军从上学期开始就出现一系列的“状况”,现在情况越来越严重。
首先是叛逆。军军以前很听话,现在却常常顶撞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为什么老管我”。
其次是成绩下降。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前还算爱学习,至少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现在常常不愿意做作业,深夜或凌晨还完成不了作业,甚至因为未完成作业而逃学。
最严重的是他现在还痴迷电脑。玩电脑游戏成了他学习的主要动力,一旦家长干预或电脑出问题,他的心情就变得很糟,更不愿意做作业。但一旦玩电脑,他又无法控制时间,作业一拖再拖。
最近,军军甚至还出现失眠,常常到深夜还睡不着,妈妈不得不陪着他,安慰他入睡。
专家分析:
专家发现,军军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其实都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是他孤独的同伴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非常重视友谊关系,因为朋友可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快乐和兴趣等。而五、六年级正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但军军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他从小都是一个人上学和回家,不与别人往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显然,缺乏良好的同伴关系,这应当是他内心孤独、苦闷等负面情绪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亲子交流方式单一。军军自幼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两三周才回家一次,回来时也只是一起吃顿饭,跟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交流不多,父母对他的内心世界关心甚少。
第三,他在老师面前得不到充分肯定。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如果老师批评多鼓励少,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尤其是在孩子出现异常情绪或表现(如成绩开始下降)时,如果在老师那里孩子得不到所期待的关心与尊重,孩子的成绩更可能一落千丈。
第四,六年级的孩子存在青春期提前的可能。青春期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独立性、反抗性与情绪化。以前再平常不过的事,如穿衣吃饭,如今都可以引起他强烈的情绪反应,而这些暴风骤雨式的情绪都是他们无法控制的,尤其在自己父母面前,特别容易失控。
因此,当家里买了电脑,刚开始玩电脑时,军军的情绪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与家长的对立也少了。但马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对电脑有着一种难以控制的痴迷,玩电脑与学业形成尖锐的冲突,家长对他迷恋电脑的责备,成了新的矛盾焦点。其实,细细分析可以发现,电脑并不是“罪魁祸首”,而只是军军缺乏良好同伙关系的一个替代品,是在无同伴交往、在学校得不到肯定、家庭交流方式单一等诸多情况下,孩子不得已而找到的临时的“朋友”与寄托。
电脑是孩子临时的“朋友”与寄托
专家建议肖女士与军军共同努力,以改变现状
一、鼓励并主动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没有朋友是孩子孤独易怒并痴迷电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他从良好的同伴关系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找到感情寄托,他就不会再只专注于电脑游戏,这就是用新的兴趣代替对电脑的兴趣。
二、家长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以及对自己发展认识的超前,与父母对他们发展现状认识与评价的滞后,往往会形成鲜明的反差与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就是父母要转变态度,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家长的角色要随孩子年龄的变化而调整,不能一味地充当权威和强势的训导者,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需要扮演朋友、助手和服务员的角色。
三、家长与孩子共同商定学习生活制度。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孩子想当大人的愿望,激发并提高了他的责任意识,而且由于目标是由他自己提出来的,或者至少是经过他认可的,相比父母单方面提出的要求,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对于这种独立要求比较强烈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转变观念。建议不妨与孩子进行一次大人式的正式谈话,彻底转变双方观念:由父母管转为自己管,由“父母让我学”转变为“自己要学”。制定明确的作息制度,包括孩子的上网时间,可先由孩子自己提出来并制定,父母协助并监督,可先试行一两周,调整后再试行一两周。如果孩子还是做不到,那么父母就有理由对孩子进行监督和引导。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力远远超出了大人的想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