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常见传染病 保护孩子健康
春季是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有以下5种:
◆季节性流感(简称流感)
◆手足口病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以上传染病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在集体单位,特别是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出现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
一、季节性流感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排出的飞沫传播。
潜伏期:1-7天,多为2-4天。
主要表现:起病急,起病急,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咳嗽、咽痛、流涕等。
二、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发病前1天到痊愈后1周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患者的咽部分泌物、疱疹液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常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通常为3-5天。
主要表现:发热、咽痛,伴口腔、咽峡部疱疹和溃疡,手足口病患儿还会出现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严重者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心肺功能衰竭等。
三、水痘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传播。患者在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潜伏期:10-24天,通常为14-16天。
主要表现:同时出现的全身性丘疹、水疱和结痂。
四、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主要表现: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腮腺区疼痛等症状。
五、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发病后第2-5天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潜伏期:潜伏期通常12-48小时。
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儿童以呕吐多见。
防范校园传染病暴发,我们需要这样做:
(一)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水痘、流感、流腮均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预防流腮的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是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
预防流感和水痘的疫苗属第二类疫苗,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可自费接种。
特别提醒的是,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1剂,水痘疫苗需完成2剂接种才能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二)
及时隔离,
永远是传染病防控最关键一条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查工作,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皮疹或腮腺肿大、疼痛、呕吐、腹泻等可疑症状时,立即通知家长接回后及时就诊,如确诊为传染病,应按要求进行隔离(隔离时限见附表)。
一旦出现症状相似病例异常增多或者出现聚集性病例,应及时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
(三)
定期消毒,经常开窗通风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玩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在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对教室、寝室、午休室等室内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对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增加机械辅助通风设施。
(四)
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可以降低大部分传染病的风险
提醒师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及时用皂液或洗手液彻底洗净双手
(1)接触眼睛、鼻子及嘴巴前
(2)进食或接触食物前
(3)上厕所后
(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打喷嚏或咳嗽后)
学校应参照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洗手设施。
(五)
加强健康教育
让师生与家长及时掌握传染病防控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点是做好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眼、鼻、口。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休息质量,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六)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针对性措施
除做好病例监测、通风消毒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外,还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水产品须煮熟再吃。
(2)出现可疑病例时,及时妥善处理好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
处理时处理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其他人员须远离、不要围观。
初步清理完以后,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等还须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学校应参照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设置足够的便盆,排气设施。
疫情高发季节增加对厕所清洁消毒频次,对通风不良的厕所应增加机械辅助通风设备。
上述5种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疾控专家特别建议:在孩子患病期间,不要坚持带病上课,应根据医嘱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隔离,接受适宜的治疗和看护。
如果你的孩子带病回校,则难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能耽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