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家长学校 >> 亲子沟通 >> 正文

父母大度孩子快乐

 


 

    要让孩子快乐,首先父母一定得是大度的父母。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生活的压力,孩子的不懂事,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发火的理由。那么,怎样才能够说服自己对待孩子大度一些?我可以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点德国父母常用来说服自己的理由:

    孩子值得你信任,因此用不着你时时指手画脚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孩子怎样发展,最后还是取决于他自己。当成年人想用自己的所谓经验和知识向孩子强行灌输时,孩子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研究周围世界的本领,而这种本领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就像小孩学说话,并不是他一生中就只会死记别人教他的那几句话,而是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学习积累一些词句,然后自己组织自己的语言。我们应当做孩子的倾听者,而不是总以教导者的身份出现,孩子需要我们的信任,他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允许孩子犯错误

    所有的父母总是忍不住时时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什么衣服没有穿对啦,球没有踢准啦,把草画成了蓝色而不是绿色啦等等。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我们要忍一忍自己的牢骚。孩子就是在错误当中学习的,他们应当被允许多次实验,这样一来才能够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快乐。真正聪明的父母不会太在意小孩的错误,比如孩子打翻一碗汤啦,将画画的颜色涂得满身都是啦,实际上都不过是小事一桩,只有小孩做出什么危险举动时,才不能够迁就。

    相信别的小孩并不比你的孩子强

    请你不要相信那些别的孩子的神话。有的孩子24个月就有80.5厘米,有的孩子2岁就会认字等等,这些都并不是多见的。一般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孩子1岁就开始学说话,但有的孩子2岁才开始,这并不等于2岁开始的就不正常,实际上这些都是在正常的范畴内。

    你不要一听到有关别的孩子的天才神话,就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就算他学习不好,也许他的动手能力却比别人强。始终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对孩子更加大都,孩子在这种欣赏的气氛中才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德国就不强调超前发展。我儿子在上学前班的时候,见他好象什么重要的东西也没有学到,于是我们就问老师,他们到底学了什么?于是老师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说明:学前班不是上学!我们不会去学那些今后他们到学校之后才会学的东西,比如认字或者加减法什么的,我们需要的是逐渐锻炼小孩子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学校生活,比如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所以孩子整天坐在那里做手工),能够听懂老师讲什么(所以老师常让孩子们回家转达一些幼儿园的要求或者什么活动通知等),甚至能够放学一个人自己回家等等的能力(他们确实曾将孩子带到外面不远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回到幼儿园,也曾多次带孩子出去坐公共汽车,教他们自己买票等)。

    我觉得老师讲得有一定道理,天才毕竟是少数的,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实在不必要去过分追求那些对于孩子年龄来说是超前的东西,你就不会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自然你就会对孩子大度一些。

    父母的影响并不是全部

    不错,做父母的给了孩子遗传基因,父母要养育孩子,要对孩子负责,因此,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不幸又万幸的是,我们做父母的不是影响孩子的唯一因素,别的人也很可能对我们的孩子发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严厉的舅舅,慈爱的爷爷,奶奶,幼儿园里的阿姨,电视里的英雄人物等。通过研究表明,在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往往父母对小孩起到的作用还不如一个介入进来的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朋友、同学对他的影响日益增长。美国的心理学家JudithRichHarris的研究表明,实际上同龄人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比父母大得多,也就是说,我们做父母的大度,还表现在承认自己的作用并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么重要,不要看到孩子有些地方的表现与自己要求的不一样,就感到沮丧,实际上孩子不可能与你一模一样。

    一切都会改变

    当孩子每天晚上总是多次醒来,搞得你睡不成一个安稳觉;当孩子整天缠着你问为什么的时候,做父母的总是想,这样没有安宁的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因此而烦躁。而事实上,这一切都会有变化的一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会愈来愈小,因此,当孩子现在还需要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可以大度一些,耐心一些,也许有那么一天,孩子不再太需要你的时候,你还会感到失落呢。

    父母最知道什么是对的

    小孩天生就有学习的本领,而父母也有一些天性,能够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比如,父母天生就知道应当怎样抱婴儿才能够让婴儿舒服等等。并不是无论什么问题都需要一个专家,相信自己的感受,你就会很少在周围人的议论中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别人对你孩子批评并不一定是对的,把握好自己的尺度,你才能够做到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更加大度。

    人无完人,不需事事要求完美

    凡是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什么都做得完美,要想给孩子最好的营养,最好的教育,同时又还要做好家务,干好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样的生活压力实在大。因此,当孩子在自己精心准备的食物面前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在自己刚刚吸过尘的地毯上丢满纸屑,或者将刚换的衣服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你会做怎样的反应?早在六十年代,美国的教育家RudolfDreikurs就向所有父母建议,不要事事求全责备。事实表明,一个家庭,如果不是整天事事苛求完美,会好得多。孩子一顿饭不吃,并不是天大的事情,就是做大人的,也有没有胃口的时候;地毯脏了,可以再吸,不想吸就明天再说;衣服脏了,不是有洗衣机吗?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发火?对孩子大度一些,就心境放宽一些,自己也会更加快乐。德国的孩子,习惯于整天在游乐场的沙堆里玩,玩得满身沙子。平时也习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地上坐,甚至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把他们放在地上爬。我刚来的时候,感到非常意外,现在也习惯了,对孩子也不管那么宽了。有朋友的妈妈从中国来,每每看到她的小外孙一爬到地上,就紧张地大喊:脏呀!脏呀!可是孩子已经习惯了,哪里管她喊.于是外婆整天都要为孩子抖身上的沙子,而那个正在学说话的外孙,学得最好的一句话则是:脏呀!脏呀!看着这个一岁多的小孩一边在地上爬来爬去,一边嘴边不停地说:脏呀脏呀,那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我倒不是鼓励大家让小孩子不讲卫生,何况德国的环境卫生与中国也许还不一样。但是我想道德是一致的,就是做父母的没有必要处处那么紧张,处处要求完美,有的时候,能让它去,就让它去吧。这样,无论做父母的还是做孩子的,都会轻松得多。家里可以始终强调规矩,但是并不一定就毫无商量的余地。

    大度的父母才能够让孩子快乐,做父母的不应当整天盯着孩子这里错了,那里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了,要知道,小孩的一些小小的出格,往往正是带来家庭快乐的源泉。